来源:新浪
吴晓灵:今天我讲的不是一个热点问题,但我个人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这几年一直在推动小额信贷的发展,也想借此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在社会制度既定的背景下,一个国家要发展和稳定,一定要做两件事情。第一要提升经济发展能力,创造更多的财富。第二要让全民共享发展的成果。一个国家里有很多的弱势群体,特别是一些贫困人口,他们可以得到政府的资助,但是这种资助仅仅能够使他维持生存。如果他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生活的更好,发展的更好,凭自己的努力去争得更好的社会地位和物质的享受,我想小额信贷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有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尤努斯先生,他就是用商业可持续的方式帮助穷人改变命运的一个最好的典范。只有消灭了贫困,才能够使社会得到安宁。普惠金融就是给弱势群体一个获得社会救助之外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和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一、普惠金融与小额信贷
普惠金融是什么意思呢?2005年世界银行[微博]举办了小额信贷年,他们有一个组织叫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对普惠金融提出了一些主要涵盖的内容。首先,普惠金融包含着政策层面的监管与监督;其次,对从事普惠金融的机构,它的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要有一定的要求;三是对客户层面要有公平的定价。这三个层次的制度结合在一起,核心就是让每一个人在有金融需求时,都能以合适的价格,享受到及时的、有尊严的、方便的、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不仅指向低收入和贫困的人群,而是对所有的人。但是在正常的情况下,其他阶层的人更容易得到金融服务,而低收入和贫困的人群享受到的服务更少,因而普惠金融往往给人一种印象,好像就是针对低收入人群,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普惠金融包括金融机构财务上要可持续,对于接受金融服务人来说也应该是公平的,而且他们得到金融服务是方便的、有尊严的、高质量的。这个服务不光是贷款,应该包括存款、贷款、汇款、保险、理财等等方面。
小额信贷应该是微金融的主要领域。微金融包括小额信贷、小额保险、存款结算等面向贫困中低收入人群和微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这些金融服务当中对大家影响最多的应该是小额信贷。小额信贷是微金融的主要领域。小额信贷的定义有两个核心,第一是小额。第二是信用放款,而不是抵押和质押放款。有的贷款尽管额度很小,如果不是信用放款,也不是我今天所谈的小额信贷。从金额上来讲,多少叫做小呢?一般来讲,对于一个自然人,他的贷款额度是本国或本地区人均GDP的2.5倍。我们国家东部和西部地区人均收入差距比较大,中西部地区可能是五万元以下,而东部地区和中部比较发达的地区很可能是10万元以下。总体来讲,我国对于一个自然人的贷款,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可以称为是小额贷款。一些公益性的组织放的小额贷款往往是以千元计,几千元的贷款。
2011年工信部发布微型企业标准,其中工业企业的微型企业是指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者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企业。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划分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我的看法,主要是要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因而我们不必对所有的行业都划分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有一些高科技企业从业人员在20人以下,但是它的产值很大,或者盈利和营业额很大。真正要政策聚焦给优惠的时候,我个人认为不应该包括这些人数少但营业额和利润都很高的企业。小微企业的划分目标就是解决就业问题,应该在劳动密集型当中划分小微企业,让我们的政策聚焦这些企业,让他们更好的发展。按照这样的想法,划分小微企业贷款,应该是贷款余额在100万元以下或者50万元以下。为什么用“或者”,因为有东部和西部差别的问题。为什么用“余额”,而不用一笔贷款?因为如果一百万贷款余额的企业有30%的资本金,它的资产最大就是150万,它就应该是一个微型的企业,它能解决一点就业问题就很不错了。如果以单笔来说的话,一个企业很可能会到多个银行借款,它未必就是一个很小的企业,因为它的贷款余额很可能很大。
按照刚才说的定义,国际上一般把做小额信用放款这类业务的机构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福利主义的小额信贷。它服务于弱势群体,享受外部资助与补贴。福利主义小额贷款的机构本身可能财务不可持续,只不过是外界有了捐赠和资助之后把钱贷出去,然后再收回来。因为它收的利息比较低,因此很难自我循环起来。
第二类就是公益性质的制度主义小额信贷。它同样也是服务于弱势群体,但是它自身是商业可持续的。这是尤努斯他们后来发展的小额信贷,都是信用放款,额度很低,但它一定要用利率覆盖风险,让它在财务上可持续。但是这类机构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
第三类是完全商业性的小额信贷。它服务于传统银行客户之外的群体,追求利润最大化。做这种小额信贷的机构,可以是一般的商业银行。它的这项业务是过去他们所不做的业务,现在它也把小额信贷作为自己业务的一部分。
福利主义的小额信贷组织。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微博]计划开发署还有世界银行,开始用捐赠的方式,以项目方式出现,计划在中国搞扶贫小额贷款。当初最多时有300多个项目组织。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到现在还有将近一百个能够继续存活,当年捐给他们的几百万元现在还在不断地周转放贷。社会上有一个叫小额贷款联盟的民间组织,其中有正规金融机构,也有小额公司,还有非政府的信贷机构。参与这个民间信贷组织的现在有60多家福利性小贷机构,也就是说还不到100家仍然存在。
现在在我们的小额信贷市场上,最主要也是最活跃的和比较好的有两类。一个是公益性的制度主义小额信贷的机构,最典型的就是扶贫基金会底下有一个中合农信项目管理公司,小额信贷的业务量做的已经很大了,2011年贷款累放107.4亿元,平均每笔9657元。还有一类就是商业性的小额信贷。我们过去总认为商业银行做不了小额信贷业务,但是现在在我们的商业银行群体当中,邮政储蓄银行、包商银行等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他们已经深度介入到了小额信贷的领域当中。邮政储蓄银行挂牌之后,就定位为小额信贷银行。因为它的人员构成难以做大的公司金融,一是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二是由于它是后起的银行,无法与现有的大银行争夺优质客户,人家不想要的客户对它来说也没有意义,所以它就定位为小额信贷银行。2011年,它的放款每户平均余额也就是七万多元。2005年,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提出了小额信贷的11项原则。其中一项就是,小额信贷是建立在永久性本土金融机构的过程当中的。当时我们还没有多少金融机构肯做这些的业务,大部分只是公益性的组织在做,那时只有农信社对农户做几万元以下的信用放款。从2005年开始,包头商业银行、哈尔滨银行、台州商业银行包括邮储等商业银行,开始学习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专门的小额信贷技术,到现在为止已经比较成熟了,他们深深地介入到了小额信贷领域当中。再有一类商业机构就是最近兴起的村镇银行。有一家比较典型的是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它的定位是只发放十万元以下的信用放款。再有就是近几年兴起的小额贷款公司,它没有金融牌照,从政策上说是引导他们做小额贷款,但是从总体来说还没有做小额信贷。也有一些机构贷款额高些,平均额在百万以下,但抵押担保贷款多些,还没有做到小额信用放款。小额信用放款做的比较好的是阿里巴巴[微博]小额信贷公司,平均放款20万左右,全部为信用放款。
二、转变理念,差异定位,走特色发展道路。
近年来,国家号召商业银行加强对小微企业和农户的贷款服务。因为小企业贷款和微企业贷款,与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定价机制和管理方法不一样,因此银监会提出引导商业银行建立小企业贷款的6项机制,包括利率风险定价机制、独立核算机制、高效贷款审批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机制,违约信息通报机制。对小企业服务的技术和公司金融、个人消费金融不一样,要单独管理,因而监管当局提提出了“四单”原则,就是小企业专营机构单列信贷计划,单独配备人力和财务资源,单独客户认定与信贷评审,单独会计核算。大家知道银行设网点的积极性是很高的,但是监管当局近年来对银行机构的扩张有所控制。为了让商业银行有积极性去做,监管当局提出鼓励商业银行办小企业专营机构网点建设,对小企业贷款余额占企业贷款余额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支持其筹建多家专营机构网点,这也是一种激励。
现在商业银行放款,很多人认为存贷比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制约,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是银监会提出一个政策,在计算存贷比时,对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所对应的单户500万元以下小企业贷款,可以不纳入存贷比的考核范围,在存贷比考核资本充足率计算和不良率容忍度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为了鼓励商业银行给小企业放款,提出来了可以发小企业定向金融债,金融债得到的钱就可以用来放小企业贷款,而且500万元以下的不计入存贷比考核。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在权重法下适用75%的优惠风险权重,在内部评级法下比照零售贷款适用优惠的资本监管要求。除了政府信用的,一般的正常贷款都是按100%的风险权重,对于小型微型企业按75%的风险权重,对于它的资本消耗是有利的。在内部评级法下,对小额贷款的资本消耗的比重,参照零售贷款优惠的经济资本的占用有利于金融机构节约资本,有利于鼓励他们放小额贷款。
在不良率考核方面,各级的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执行差异化的考核标准,根据各行实际平均不良率,适当放宽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比如说对于正常的贷款出不良率是1%,那么现在有很多银行可在放小额信贷的时候,对小型和微型企业的贷款不良率可以允许到3%左右。在收费方面,监管当局强调,除了银团贷款外,商业银行不得对小型微型企业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严格限制对小型微型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因为它的贷款非常小,你帮他出主意做财务顾问再收取费用,对他来说成本就是非常高了。在税收方面,财政部在税收损失准备金的计提、行政事业型收费等方面也出台了很多的政策。将小型微型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政策,延长到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自2011年1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对企业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将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延长到2013年底,税前可以提一些呆帐损失准备金,这里面中小企业的贷款是指500万元以下的。将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保险收入按3%的税率收营业税,这个政策延长到2015年底。从2012年到2014年三年内,对小微、微型企业免征登录类和证照类的行政事业型收费。这些都是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上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这是近年来我们国家在监管政策和财税政策上所做的努力。
三、关于小额信贷市场及其机构。
我们国家从监管当局和政府来说是非常鼓励小额信贷发展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一个信贷市场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信贷市场。因而我想从信贷市场的客户群体的划分角度,来看一看什么样的机构适宜做小额信贷,我们小额信贷需要什么样的制度环境。
现在的金融机构做信贷业务,500万元规模以上的企业贷款,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可以去做,这是比较典型的银行传统的市场。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大企业逐渐会走向资本市场,到资本市场股本融资、债券融资。特别是大企业债券融资,成本会低于信贷,因此优质的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会是资本市场上重要的客户。它对银行服务的需要,不是信贷,而是它的结算服务和其他的理财顾问服务等等。而对于300-500万元以下小型企业的贷款,一般来说国家在号召银行做,但是这几年我们的大型银行也只能做到300-500万元。100-300万元是中型银行做,主要代表是招商银行(13.38,-0.21,-1.55%)和民生银行(8.11,-0.08,-0.98%)。除了这两家银行以外,股份制的银行很多都难以做到100-300万元,做300-500万元的客户群是银行的多数,这还是在我刚才说的很多政策引导下去做。如果让它完全自由定位的话,很多的银行并不想做这种层次的业务。对于100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的贷款,主要是小额信贷机构做。我刚才说的小额信贷机构,现在并不限于小额贷款公司,许多非政府组织、城商行和某些重新定位的机构都在做,而且做小额信贷要有专门技术。还有一些就是自然人的放款。5万元以下或者10万元以下是小额信贷机构做,比这个高的,所有机构都在做,我们的信贷市场大约有这样层次的划分。
在这样的市场当中,100-300万以上的贷款,现在国家可以不用太操心了,只要解决一个问题,这些市场就可以很好地发展了。最近我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就谈到了呆坏帐核销自主权的问题。
如果商业银行有呆坏帐的核销自主权,它就可以用利率覆盖风险的办法,把它对一些客户的风险覆盖掉,就会有积极性去做这些百万元以上的贷款,其实这是一般传统的信贷技术就能做的。但是百万元以下的特别是几十万元几万元这样的信用放款,有它的特殊技术。跟传统的银行业务比较起来,它的特殊技术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对客户人品还贷意愿的判断和对客户的培育。这个与我们传统的信贷业务对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的评判,好像有点重叠,但是还不完全一样。因为在传统的信贷业务当中,评判的主要不是一个个人,而是它整个管理的机制,是这个企业的治理机制和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而对于小额信贷来说,因为往往借款的都是个人,包括小微企业其实也是一个小微企业主,因而对客户人品和还贷意愿的判断是一个很技术的问题,你究竟怎样才能看准人。还有一个是对于客户的培育。所有成功的小额信贷机构,都要对客户先培训,先教育,后放款。要主动开发客户群,而不是像我们传统的业务那样,让客户找上门来。这是第一个特殊的技术。
第二,通过调查编制客户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要求贷款企业有会计报表,也就是有资产负债表,有损益表,有现金流表,然后要通过传统的打分评级来确定给不给一个企业贷款。但是对于小微企业和一些个体来说,他们的经营是很不确定的,是不规范的,它也没有标准的会计制度。在大的市场当中,对小摊小贩和个体户,你需要一个信贷人员通过对他的访谈,看他的进货,看他的销货,甚至看他用电的情况,也就是说通过他一般的消耗、进货、出货的情况,再询问他很多问题,然后由信贷员编制成这样的表。
第三,是信贷员的理念培养和实践培训。做小额信贷,要求信贷员有极大的爱心和社会责任心。因为你所打交道的客户,他们从来没有跟银行打过交道,他们是在社会当中不太被重视的人群。记得我去小贷公司了解情况的时候,淡马锡在成都有一个汉华小贷公司,他们的信贷员找客户给他们贷款,客户都怀疑你们是不是骗子,说天底下哪有上门来送贷款的人?后来信贷员说,骗子只会从你那要钱,哪有从我这儿往外放钱的呢。这些客户很多都生活在社会的低层,没有跟信贷打过交道,所以你要有一种爱心,是真心想帮助他们,让人觉得你是很诚恳的,是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这样的小贷信贷人,不是学校培训出来的,全都是师傅带徒弟带出来的。要上课进行培训,讲一般的理念,但是要掌握这些东西,必须跟着师傅干几个月。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在工作当中才能得到,才能体会到。
从这三点来说,应该是对传统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极大的挑战。如果都这样做的话,成本肯定会非常高。所有能够成功做下来的机构,降低小额信贷成本的方法,其有效的途径是标准化放款、批量化做业务。我刚才讲到中和农信就是公益性制度的小额信贷,它贷款发放的模式、管理的模式都是标准化的。比如中和农信项目管理公司,它的前台都是在村子里,在北京做计算机网络的中后台处理,它是批量做的。很多包括城市商业银行,还有一些农村商业银行,再有就是国外比较成功的一些小贷公司,还有刚才我说的阿里巴巴的小贷,他们都是到客户做各种各样的调查和提问,信贷员把这些信息带回来之后,输入到计算机里作程序化处理,然后运用计算机来做后台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放贷的品质和它的风险控制。在这样的一个理念下,我们的各种金融机构在开展他们的业务。
第一类机构是商业银行,有代表性的是包商银行,它的小额贷款是从2005年开始学习,然后逐步开展,逐渐做小金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