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天津市连出新政,放宽了小额贷款公司出资人比例限制,对于管理规范且具备一定资产实力的法人机构申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出资比例最高可达80%;视监管评级情况,允许优质小额贷款公司通过资产转让、同业拆解、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放宽小额贷款公司融资规模限制,“融入资金余额最高可至净资产3倍”(目前国家标准是0.5倍)。
您是否留意,身边的大街小巷已悄然散落着一家又一家的小额贷款公司。他们为急需资金的小微企业及时提供“弹药”,自身却也面临着类似的烦恼……
小微企业客户数超过银行
在友谊路鑫银大厦30层一家小贷公司的办公间,记者碰到了正在办理一笔35万元贷款的小潘,“我与小额贷款公司打交道2年多了,从他们这里融资的次数不下十次。图的就是短、频、快。贷款高效、灵活、门槛低。利率虽比银行稍高,但审批周期短,一般3-5个工作日钱就能到账,若换做银行,新户获得融资怎么也得一个月左右,有时还不一定能如愿以偿……我已经介绍四五十位福建老乡来小贷公司融资了。”
截至7月末,天津市已开业小额贷款公司148家,累计发放各类贷款617.58亿元,涉及客户2.75万户,3.77万笔。其中,90%以上服务于中小企业。“这个客户群超过了天津市任何一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单一客户数!”市金融办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哪怕是资金周转两三天的业务,小贷公司也做。这样的业务对银行却几乎没有什么吸引力。”天津瀚华小额贷公司总经理余斐说。绝大多数银行显然更青睐“高帅富”——有业内人士透露,某大型银行给一家大国企的一笔贷款年限竟能长达38年。而对于小微草根经济体,多数银行骨子里还是看淡的。考虑到小微企业的体量如此之大、资金需求又如此旺盛,银行懒得做或做不来的业务空间实在太大了,“这恰恰就是小额贷款公司的‘蓝海’。”
小贷公司纷纷喊“饿”
小贷公司并没有如想象中的那样撒欢疯长。目前制约其做大做强的最大瓶颈,是“融资难”。听上去多少让人感慨——帮小微企业化解融资难的小额贷款公司,居然也面临着与小微企业一样的困境!事实上,这恰是全国范围内的小贷公司普遍遇到的最大难题。
小额贷款公司本身并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能吸收公众存款,主要资金来源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按相关规定,其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的余额还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0%。由于融资渠道狭窄,小贷公司的业务发展必然受到掣肘,相当多的小贷公司不约而同地喊“饿”,某些小贷公司甚至出现无钱可贷的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