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小微金融网
今天很荣幸参加这次论坛,我作为一个跨界的投资者或者经理人,我的前身是做上海及时雨小额贷款公司,我们的身份当时是投资人带着一群中欧商学院的校友,我们对小额信贷做了研究课题之后,大家一起做这个行业,我们去年3月份成立到今年一年多,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微小信贷,刚才前面提到的信贷工厂这块业务上。我们公司成立之初,最新设计的是我们的小微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我们最后得到上海市金融创新三等奖,有了这套信息系统,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数据和模型设计进去,然后配置我们一些风控的标准、流程、手段,经过实践证明,我们逾期率控制在千分之四,通过信息数据和大数据,我非常赞成一夫说的,大数据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梦想,还不是现在小微金融能实现的。但是我们可以朝这方面去努力,我们可以利用外部信息和内部分析,建立数据库,逐步得到大数据使用。我们小额贷款都是线下业务,都是从线下得来的,我们和阿里做了一个数据配对,最后发现我们线下业务竟然和阿里芝麻征信的业务重叠度达到40%,可见在线上线下客户群大家都在使用信贷的资源,这是一点。
还有同时我们和银联也建立了系统,前面几位专家讲到,我们以最高效的效率,同时用最低的成本来做我们的小微信贷,除了技术支持之外,我们还要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后面信贷服务支撑。银联这块,我们每个月上千条上万条的数据,都是通过银联系统自动生成的,这块通过跟银联的合作,也可以让我们的数据跑起来。同时我们和电信和高原信息也做了一些关联,通过外部的数据,可以更加自信的去做小微信贷。目前我们的小微信贷单笔,今天早上刘行长讲了,一定要讲笔均,我们笔均是12万元,通过外部数据的筛选,再加上内部一套标准风控评判体系,现在做信贷工厂,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还原报表法还有交叉验证法,这套我们配套我们自己研发了一套风控的标准,现在实践下来,还是比较好用的。我们逾期率是千分之四,同时我们在做信贷业务的时候,要注重收集行业报告,我们每年统计年鉴,各行各业的统计信息数据都会录入到我们的信息系统。同时把我们对行业到每个企业的数据录入进去,最后进行比对,最后发现我们行业分析数据和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的数据差的真不是太多,所以从上个月开始,我们每个月会推出我们自己对某个行业的分析报告。我们做信贷工厂,必须对某个行业做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做到成本最低,利润最大化,这是我对小贷行业一些浅显的分析。
同时我们也做大一点的贷款,一百万以上的,但是一百万以上的,我们的原则是大额短贷,相对大一点的贷款,它的企业经营背景或者其他方面,我们不是特别了解,这是我基于对数据对信息的不了解,我不去涉足,所以我们大额是短贷的,在我可以预判的期限之内给他发放贷款,而微小额我们是长贷,最长期限两年。
刚才前面论坛讲到了,我们小额信贷的资本之路,看到这点,我们心里有点悲哀,虽然这个资本之路现在给我们打开了,但实际上我觉得还是很远,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就拿上海融资比率来讲,上海现在能得到银行支持的是18.3%,因为大家知道我们杠杆是净资产的50%,我们及时雨拿到了50%,但是行业还是达不到的。我们在去年的时候,在五六月份我们就把资本全部放完,国开行在半年之内给了我们五千万的贷款。其实后面将近一个季度,我们资金是哪来的?都是到社会上逼着我们去采用线下P2P的模式,小贷有红线,是不能吸储的。为什么要去做实投金融?当时我很纠结要不要做这件事情,因为跨界了,互联网这块,最后我们决定做。因为四季度我们的资金最后从外界调来的钱,最后放给客户,我们赚的手续费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所以后来我们就决定做了实投金融,当然股东还是我们中欧商学院一帮校友,中欧商学院有一万多的校友资源,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基础客户的支持,同时也是我们很好的一个投资人。实投金融给我们带来的效果,我们上线一个多月,就两千万的交易,这是我们没想到的。因为我们的特长是什么?对小额信贷这个行业比较深的研究,同时我们有比较好的一些风控手段,我们由此去做小额信贷,甚至小贷公司P2P业务合作,现在也有不少小贷公司找我们,甚至租赁公司都来找我们做这一块,因为我们有小微信息系统,这是我一个跨界的经历,我就简单介绍这些,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及时雨小额贷款。 |